第(3/3)页 长命百岁? 这世上又有几人能长命百岁? 能无病无灾寿终正寝,都得上天眷顾了。 “我已过知天命之年,心中隐约有数。” “今日谈话,莫要传入夫人耳中。” “夫人待你不薄,你万不要让她失望。” 宁姨娘心中惴惴,眼神有些酸涩,眼泪似要夺眶而出。 吸了吸鼻子“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。” 过去几年,老爷教她为人处事的道理,让她明辨是非,又教她人情往来,让她不被排挤,又教她理账册主中馈,让她有事可做。 虽是她的夫君,但却也承担起了身为父母才该承担的责任。 “老爷,不如向官家辞官,回明水修养吧。” 宁姨娘试探道。 李格非摇摇头,他之同门为他付出良多,他可以因官家嫌恶而被罢黜,但绝不能主动放弃。 厌倦归厌倦,但终究还是要为了心中理想至死奋斗。 这番书房的长谈并没有瞒过荪歌,非宁姨娘相告,而是她耳聪目明,非人所能及。 李格非的感知并没有出错,无论是仕途还是寿命。 预知到了即将到来的风暴,从未想过置身事外,而是想继续尝试拼搏,她不知该说固执还是坚定。 也许,这种风骨,她不懂。 不对,也许她懂。 这可惜,李格非注定不能如她那般得遇雄才伟略无所畏惧的明主,也自然只能功败垂成。 …… 李格非亲自将李清照所做的诗带之文人墨客面前,饶是对女子心存偏见,不愿其染指文坛,都不得不盛赞笔力雄健,气势磅礴,忧国忧民。 这是李清照的名字,第一次在汴梁城为人所知晓。 而李格非,站在李清照身前,抢先一步为他挡下了可能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。 为人父,李格非是称职的。 有人质疑,这首咏史诗非深有思致者不能作也,绝不是闺阁女子能写出来的。 以示回应,《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》其二,横空出世,让所有质疑者哑口无声。 第(3/3)页